新闻资讯

集会议、论坛、培训、专业知识、行业动态为一体的新闻内容,及时为大家呈现。

  400-8799-525
 

杜绝版权风险,提高工作效能——心理普测,如何做到不流于形式

朗心致远 2020-03-17



新生入学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进行心理普测,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感受:

1. 测评结果准确率高吗?我做了多少无用功

2. 有没有量表的本土化和版权风险?

3. 一次心理测评,能评估长期风险吗?


一、普测之后评估之累——高筛查率&低识别率,多少心理老师忙到虚脱。

新生入学后,集中性心理普测是大多数高校心理中心的“规范动作”和工作始端。老师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用什么量表能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测评的精准性是心理评估访谈工作成效的关键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心理测评筛查效果不尽人意,一些传统的心理测评量表会有大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出现。比如某同学通过新生测评被发现有焦虑,抑郁的问题,但是实际是新生适应阶段的焦虑,或者一次性的问题,并不会真的出现极端的问题。更糟糕的是假阴性的问题,即量表属于诊断量表,结构效度和表面效度都很好,但测试者很容易看出测验的意图,因而很可能进行伪装,即通过测试不能把那些有心理问题但刻意隐瞒的人检测出来,只能筛查出那些有问题而并不隐瞒的人。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对筛选出的学生做一对一访谈(很多高校新生测评筛查率高达16%左右),而最终出问题的同学却没能筛查出来。

 

  很多心理中心还发现,测评量表对高危个案的识别率太低。某高校曾对危机干预个案进行评估,最后真正出现危机情况(自杀或者攻击他人倾向或者行为未遂)的个案有42起。在这42起当中,使用传统的MMPI量表进行筛查,只筛查出11个人,识别率占26.2%。而通过心云系统(心云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V3.0简称)的相关测评量表复查出了38人,识别率提高到了90.5%,心云系统的测评量表对高危个案的识别率是很高效的。


 

二、量表的本土化和版权问题

目前我们很多心理测评软件内置的测评量表都是用的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量表,真的适合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吗? 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我们已经吃了“芯片”的亏,在版权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还要用着有版权风险的量表,处于险中而不觉吗?

心云系统内置专业本土化的预警筛查量表,基于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博士提出的 “树理论”和空心病等理论研发。这是我国心理学界创新的本土化心理评估理论越来越多的同道认可,心理学也要有版权意识,我们要有“中国芯”。心云系统量表,创新了心理评估架构,不仅包括近期危机风险评估,还将测查重点放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人价值观、意义感和自我认同等对于自杀等危机行为等有深刻影响的因素方面,以此预测同学长期风险。每个同学的测评状态按预警等级划分最早将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警戒高危追踪关注正常五个预警等级,重点关注等级高的同学。让筛查更精准,让工作更有效。

 

 

心云系统平台心理测评基于徐凯文副教授的创新心理危机评估理论——“树理论研发

 

三、一次心理测评,除了近期风险评估,能进行大学生涯的长期风险评估吗?

在心理健康量表中,SCL-90和UPI由于题目较少、容易操作、结构相对简单、筛选标准清晰等优点,被各高校广泛采用。但是这些量表检测的都是最近一段时间(两周到一个月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因而从测验结果本身无法预测其将来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就形成了初筛率大,但识别率低的情况,加大了咨询师的工作量。心云系统量表除了大学生近期危机风险评估量(近期抑郁程度、症状严重程度高危行为准备情况),还包含大学生长期危机风险评估量表(危机易发人格)、空心病量表(意义感、价值观和自我认同)。这就为同学们几年的大学生涯有个长期的风险评估级别参照,配合动态评估和与院系的联动会商,对即时发生的适应性、情绪等情况进行及时发现与处理

 

 

    总之,心云系统中的测评筛查系统量表针对中国大学生的危机风险评估研发,创新了心理筛查评估理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低初筛率和高识别率,大大提高心理中心的工作效能,是高校心理中心必备的心理工作辅助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