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心致远 2019-11-04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不论是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企业及社区,心理危机事件都频频发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切实推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特举办“心理大数据背景下的危机管理与心理危机干预”高峰论坛。危机干预信息化专家朗心公司受邀参会并做分享。
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的,如水灾、疾病爆发、恐怖事件、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心理危机是由于人们遇到一些一时无法接受、无法解决的事情而反应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危机普遍存在,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是危机事件。面对危机事件,很多人心理弹性弱,难以正确应对,往往以极端方式寻找解决,出现自杀、自伤、伤人等行为。在学校情境下,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次会议邀请了在危机管理与干预领域拥有多年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研讨,为进一步提升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各位专家从不同方面对危机干预、自杀干预及应对策略进行讲解。深入探讨当前阶段中小学、高校自杀、自伤、伤人现状,心理危机干预进展。心云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秉承北大专业精神,领先实践,是学校危机干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平台。
说到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每年死亡人数中,有3.6%死于自杀。严重的抑郁、曾经的自杀经历、长期处于巨大压力、生活处于困境、与亲友之间矛盾激烈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杀。世界卫生组织自杀干预研究与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教授从全球角度,分析自杀性事件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自杀事件呈稳定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男性自杀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然而,在我国呈相反状况,女性自杀风险大大高于男性。在我国,84%的自杀者生活在农村。其中三分之一是文盲;三分之二的人服农药自杀。而在西方普遍的自杀起因,如酗酒和精神疾病,在中国并不多见。大多数自杀者因生活压力无法承受而选择了自杀行为。对于自杀干预,这是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阶段仅有几个国家的自杀干预达到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的目标。在自杀干预中,对于自杀未遂者的干预目前还近乎空白。而心云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创新的危机传染库管理,早已将自杀未遂的学生纳入重点监控和干预管理中。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多数人认为他们应该是一个青春活力、快乐健康的群体,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报道我们可知,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学校心理中心也不断加强对学生危机干预的工作力度。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危机呢?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主任况利教授指出:人们遇到的危机主要是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这三种危机在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
发展性危机: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自我认知、情绪认知、行为模式都在不断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发展波动,导致心理失衡。对于大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的过度阶段,这个时候很容易发生自我认知方面的错误,影响自己后续的生活。这些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发展性的危机。
境遇性危机: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应激事件等学生无法自我应对的事件都会给学生带来境遇性危机。同时,学生属于极容易被感染的群体,因而外界环境也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
存在性危机:多数在生活中感到被忽略、被排斥的学生;自尊感较弱的学生;人际联结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存在性危机。
上述危机发生后,学生若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其心理状况将很容易发生质变,产生一些不良结果。
从一些对自杀未遂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自杀行为存在很大的冲动性,他们是一个极容易被情绪绑架的群体,面对危机事件他们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一点点刺激,都将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当前的情况,学校心理中心需加大工作力度,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建立家、校、社会整体的联动支持系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赵淑兰老师特别强调新生普测的重要性,在新生初入学校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测评,了解学生详细心身健康状况,筛查需重点关注的高危人群,利于心理工作教师进行针对性督导。同时,还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全面记录、监测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各大高校均要求学校进行新生普测,而在中小学生还没有统一要求,只有部分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测评。可见新生测评的心理工作建设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然而市场上大多数测评工具均属“拿来主义”的西方量表,像徐凯文教授基于“”树理论”和中国学生常模研发的本土化量表,了了无几。
对于目前各大中小学、高校团体所使用的测评量表,多是对学生近期身心状态的自评,但这样的量表大多侧重于最近一周或几周的身心状况,很有可能学生只是最近几天出现一些身心波动,但并无长期影响,这样一来,测评量表所筛查出来的学生数量就会比较庞大,对于心理工作教师及时寻找高危学生带来了困难,延误了大量时间。重庆医科大学王浩老师特意讲到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所提出的“树理论”量表和“心云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促进作用。“树理论”量表不同于以往只关注外在身心状况问题的量表,从树根——家庭功能与依恋关系、童年创伤;树干——社会支持、个人价值观;树叶——社会环境、自我成就感等几方面,全面评估学生心理状况,提高了测评筛查的危机个案识别率。“心云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通过徐凯文博士提出的专业测评量表,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将心理状态分为“警戒、高危、追踪、关注、正常”五个预警等级,突出需要重点关注人群。院系联动,事实记录学生状况,及时更新学生心理等级,辅助心理工作教师更好地进行危机干预。
对于学生自杀危险的评估,傅素芬教授说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动态的看,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心理健康的人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可能也会有失常的心理行为。因此心理健康状态需要纵向横向比较,需要从系统来分析和干预。重点需要掌握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各种人格障碍。长期慢性躯体疾病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正常人的压力问题。正常人的“自我意识”问题。傅素芬教授强调了北大徐凯文博士自编的“自杀风评估险”量表对学生自杀危机干预起到的重要作用。徐凯文博士的“自杀风险评估”量表从自杀、自伤计划;自杀、自伤经历;目前现实压力、目前支持资源、临床症状几个方面对高风险学生进行筛查。
大会中,专家们还对如何对自杀念头进行提问、如何对自杀者进行干预、如何对自杀未遂者给予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同时,对于那些目睹自杀事件的学生、教师,以及进行危机干预的辅导教师,我们也需要进行支持与关注。
在大会期间,北京致远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危机干预,举办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危机干预工作的价值和促进“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北京朗心CEO王刚老师分享了心理智能产品与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推动作用,与前来参会的老师共同探讨当前大环境下,大数据对心理工作的辅助作用,交流会中的分享得到前来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在交流会上,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心云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在学校危机干预工作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工作老师带来专业、科学、系统化的信息化系统。”
(“心云”界面)
心云“系统基于徐凯文博士的”空心病“、”树理论“,“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在危机个案的筛查、智能动态危机预警、学生档案的系统建立、大数据统计分析、严格科学的工作伦理、多级权限的保密设置等方面均有其重大亮点。心云平台不仅是心理测量评估及危机干预平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整合管理平台,更是学校心理工作协作的大数据平台。
自杀,一个都太多!危机干预,心云团队在路上。
朗心致远 |智慧心理中心与危机干预方案专家
www .langxinpsy. com
TEL : 400-879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