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心致远 2021-01-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加快研制更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
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
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要靠全覆盖的学校心理筛查工作,大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由来已久,之前很可能未经发现。因此,学校要做好心理筛查工作,及时识别学生心理危机,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是有必要的。
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测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大多数学校开展新生测评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测评量表,但国际通用量表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当代大学生。同时,现有部分量表不具备中国大学生且检出率较高。因此,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量表是测评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部分高校心理老师由于经验不足,不知道心理咨询记录应该怎么写,不了解心理咨询记录应该记录什么内容。不知道如何规范完成咨询记录,缺乏系统、统一、科学、规范、合法的记录标准,存在大量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有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另外,大多数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测评后,往往不知如何评定风险等级,不确定当前的等级评定是否合适,不明确优先干预哪级风险人员,从而导致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不知该如何处理。并且,部分高校缺乏对高危人群的长期关注、追踪,从而增加了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基于此,为了研发适用当代大学生的专业量表提高筛查准确性,平台基于树理论、空心病理论,通过符合中国国情具备中国大学生常模的量表开展心理测评。同时,设计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记录模板。而后平台进行风险评估,且评估结束后根据“警戒、高危、追踪、关注、正常”五个等级自动进行风险预警,便于心理老师及时发现风险人群。
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观心系统]
——危机筛查和心理工作规范化平台,有效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本系统适用于高校开展心理科普宣传、心理咨询辅导、风险预防等心理工作;适用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预约心理咨询等,学校进行危机预防管理。
从学校、学生、心理中心、学工四方面助力学校心理工作
一、助力学校:
①数据可视,统筹管理:将全校学生心理数据及工作开展状况等以图文并茂的呈现数据结果,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控、统筹部署
二、助力学生:
①知识科普,训练评估:学习专业知识,评估心理状态,匹配训练方案,记录每日心情,变化轨迹动态可查
②预约咨询,热线辅导:按照时间和咨询师自主选择,预约咨询更方便快捷,在线心理咨询、拨打心理热线,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三、助力心理中心:
①本土量表,低筛高中:基于徐凯文教授树理论、空心病理论和多年高校危机干预实践经验研发的适合国情且具有大学生常模的量表,评估学生近期、长期的自杀风险和危机程度,危机识别、处理更精准、更及时有效
②预约预检,高效分流:系统可针对高危人群自动释放预约时段,避免由于长期等候造成危机事件的发生
③评估模板,维度专业:系统提供危机个案专业模板,针对个案自杀、自伤、攻击多维度有效评估!
四、助力学工:
①周报月报,及时管理:心理委员、辅导员、院系书记等均可查看并及时审批近期上报学生情况
②案例上报,分级处理:心理委员、辅导员根据上报模板进行异常学生上报,可以添加访谈记录,处理方式有据可依
③异常学生,跟进帮扶:针对异常学生可在危机库内统一管理,进行定期跟进帮扶
院系中心,联动配合:会商管理,沟通及时,联动配合,共同构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