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集会议、论坛、培训、专业知识、行业动态为一体的新闻内容,及时为大家呈现。

  400-8799-525
 

心理危机时刻,应如何实施心理急救?

朗心致远 2021-11-10


(本文引用朗心校园心灵卫士PCG课程主讲人、心理咨询师锁朋老师阿拉善精神卫生培训讲座知识。)

很多经历危机、陷入痛苦需要支持的人们,一次触动心灵的对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紧紧的拥抱,一声关心和问候、一次专注的倾听,一刻被真正地懂得和看见,就是最好的安慰和支持,甚至能给他们带来勇气和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这个传递力量的人!

了解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导致内心的痛苦体验和暂时性的身心紊乱。当我们面对心理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如情绪方面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全感、思维局限、想法极端、无助等。同时心理危机还会造成暂时性的身心紊乱: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起胃肠失调、睡眠障碍、四肢肌肉紧张疼痛、内分泌免疫失调等。心理危机的本质是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是一种本能的防卫。当个体感觉到危险,自动防卫反应是反击或者逃跑,如果不能反击或逃跑,就会冻结,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心理创伤本质是一种过度防卫,一种固结的防卫反应,正是被封锁的身心防卫状态没有得到恢复(固结)而引起了创伤性症状

应对心理危机

在应对心理危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的原则主要有:针对性原则、支持性原则、行动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面对心理危机,快速确定要干预的的问题,以目前问题为导向采取相应措施。当个体陷入心理危机通常认为自己不能面对困难、处理问题,选择把痛苦埋在心底,从而情绪低落。这就要求作为危机干预者要及时引导个体接受帮助,如果个体能够合作,正视自身痛苦,在危机干预者的启发引导下,宣泄自身的痛苦体验。

支持性原则

处在心理危机状态的人,比日常更需要支持。不仅需要心理危机干预者的支持,还需要源自家庭、单位的支持。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当事人能够感觉到不管何时何地,只要需要都会获得必要的支持。

行动性原则

帮助当事人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有所作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在应付危机过程中,常会逃避困难和矛盾,或采取不恰当措施。危机干预者要积极行动,给予支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心理急救指南2013》,心理危机急救应实行三步走流程。第一步:观察观察当事人的状况是否安全;观察当事人现在急需什么实际帮助;观察当事人他是否情绪过激,如过度愤怒、过度恐慌、极度担忧、缄口不言、麻木等反应。

第二步:询问需求、倾听诉说询问当时人的需求和担忧,采用开放式提问。问经过(经历):讲述经历的事件能让当事人感到被关注和关心,讲述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梳理、自我平复的过程。问感受(情绪):将感觉用言语表达出来会使当事人减轻悲痛和愤怒的情绪。问信息(资源):经历危机的人暂时出现头脑“一片空白”,心情“一团混乱”,暂时感受不到自己的担心,不知道自己的需要,询问能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状况,找到解决当下困境的方向。询问处理危机的经验和周围可以提供的帮助(资源),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可以帮助当事人平静心绪。心理危机干预者在倾听当事人诉说时要做到:腹中有底气、心中有同理、口中有应答、眼中有观察。

第三步:链接联系。询问当事人并让其充分表达,站在对方的角度使他们真正得到帮助。帮助当事人应付问题,危机事件会让个体暂时“头脑空白“,或只专注于和危机关的事务,其他一些日常事务和相关问题想不到或难以应付,暂时需要一个“代理”。为当事人提供相关信息,如危机事件相关的动态信息、心理危机相关的专业信息。帮助当事人寻找资源解决当下的困难,如联系亲人、社区、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当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模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Mayeroff(1971)

换位思考,稳定自己,询问倾听,简短温和说安慰的话,就是最好的心理危机干预!目前学生心理健康越发引起社会关注,校园心理危机发生概率呈上升状态。朗心校园心灵卫士PCG,守护师生的情绪危机,做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的守护人。